
如何做好生鮮供應鏈的管理?
在當今世界消費格局不斷變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購買食品,他們對食品的需求也在從“安全”升級到“新鮮健康”。面對更大的市場和更復雜的跨區域競爭環境,生鮮電商平臺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在于模式本身,而在于供應鏈保障能力、商品質量采購能力和整個運營過程的成本控制能力。從本質上講,生鮮電子商務是一種供應鏈業務。
中國的生鮮供應鏈渠道在改革開放近40年的時間里未成長起巨型企業是有原因的。為了適應極具創造力、多樣性和充滿不確定性的生鮮制造者,渠道方只能是分散和小企業為主,從業者也是農民為主,其根本訴求同上。
生鮮領域做得較大的企業集中在兩個特點上:一是降低了產品的成本,二是部分解決了產品的信任問題。渠道方努力做的兩件事是先盡量壓低農產品進貨成本,再努力粉飾產品質量。渠道方自身降低成本的空間并不如想象般大。大量的中小從業者在行業中完全競爭,行業過度競爭,利潤率極低,沒有終端目標客戶群的支持,渠道商難以真正做大。而且廣大的農民從業者往往會以小魚吃大魚的方式把成長到一定規模的渠道方吞吃或限制住,使企業陷入增長瓶頸。
未來的生鮮供應鏈特點今天,我們就是站在生鮮供應鏈進化的起點上,波瀾壯闊的生鮮供應鏈進化歷程就在腳下。這歷程是我們這時代的最重大變革之一。未來的生鮮供應鏈會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未來生鮮產品一定會比現在略貴,標準化程度也更高。這主要受兩個力量共同作用:一方面是價值回歸,另一方面是互聯網應用及技術進步;
第二,終端消費者的主流生鮮消費模式一定是依賴智能終端推薦,而建立在大數據分析基礎上的智能終端將成為引導消費的主戰場;
第三,渠道方必然會被整合成若干企業巨頭,這些企業共同服務終端消費者并鏈接著上游生產方,每一個企業巨頭都將是橫跨供應鏈的三方,既有自己的忠實客戶群體,獨享的專業渠道又有穩定的產品基地,也是目前生鮮領域爭奪的主戰場;
最后,未來的生鮮供應鏈體系將是終端消費的核心,沒有誰會獨占市場,每一個巨頭也只是部分。
這將形成一個更高生產效率的新平衡,但它應該在十多年后形成。將有大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競爭、共同生存。中國生鮮食品供應鏈的發展很可能在未來出口到世界。技術、勞動力和服務的出口有機會影響和改變全球鮮活食品價值鏈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