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商家如何轉型做社區團購?
在經過幾年時間的沉寂之后,社區團購業務在疫情爆發期間開始嶄露頭角,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逐漸改變了人們對于生鮮采購的消費習慣,線上預訂-線下自提的社區團購業務受到了一大批消費者的青睞,社區團購業務也被資本市場以及創投圈的大佬們看重,紛紛涉足投資這一領域,那么對于傳統商家而言,如何才能轉型做社區團購業務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在社區團購的風口下,很多企業都競相參與進來,目前這一賽道除了我們熟知的垂直型玩家、互聯網巨頭外,還有傳統媒體行業、商超、房地產以及養老機構等等。
傳統垂直型玩家面臨多重考驗傳統玩家,除了我們熟知的興盛優選(2017年入局),十薈團(2018年入局)外,還有同程生活、食享會等,這些團購平臺成立時間早,用戶體量大,覆蓋區域廣。在2020年上半年,他們的優勢明顯,位于賽道的前列,早早抵達賽場的他們有非常完善的供應鏈以及配送模式。
但在互聯網巨頭一窩蜂涌入的情況下,他們的發展也面臨巨大的挑戰,但同時,其強大的產地供應鏈資源以及高效的倉儲物流體系優勢,也會吸引眾多大咖投資。以十薈團為例,從2018年起,阿里巴巴對其進行了4次投資,除此之外,還在淘寶端增加“淘寶買菜”入口,為十薈團引流拓客。
本土商超、便利店的應激反應與生存慣性去年的疫情倒逼傳統商超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以武漢為例,為阻斷疫情擴散,武漢多個區相繼強化超市管控,大中型超市、便民超市只開展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物資團購、配送業務。家樂福、大潤發,連鎖便利店Today及有家均在武漢實施社區封閉式管理后推出了社區團購的服務。
這些連鎖零售品牌的優勢在于后端有扎實供應鏈作為支持,并且在零售末端有覆蓋武漢城區的門店網絡,前者保證生鮮的供應效率和質量,后者則最大可能地為附近社區提供服務。比如在武漢的中百集團,在小區封閉式管理后,旗下在武漢的78家中百倉儲超市都推出了社區團購的服務,這些門店覆蓋了武漢所有13個行政區。
但隨著疫情的緩解以及互聯網大廠的涌入,這些在疫情期間積累眾多的經驗的他們,并未走在社區團購的第一賽道,明顯處于落后位置。有一些超市水果生鮮店在團購沖擊下,也開展了相應的團購,但總有一種被團購平臺搶生意后不得已的“防御”姿態。
社區云店是專為社區團購模式打造的系統,多種營銷策略與轉化策略助您打通私域流量,盤活用戶資源,還提供有全方位的社區團購運營指南,為您的社區團購平臺助力!
